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新闻
我的在线教学 | 杜朝晖:翻转课堂&多元教学策略
作者:        编辑: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青年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20-06-06        来源: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点击: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线上教学总结

杜朝晖(主讲) 闫昱丞(助教)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保障师生安全,阻断疫情蔓延,各大院校的开学时间被逐步推迟,师生坚守家中。然而,原有的教学计划并没有因此而打乱,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号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培训,成功把绝大多数线下课程搬上了网络,制定并实现了“云教学”的总体安排。作为从教二十余年的老师,我熟悉的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方式,但是面对新形势,必须迎接新挑战,努力适应线上教学从而最终胜任。目前,由我讲授的2018级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任务已经顺利完成,特将在线教学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及课前准备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主要教授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该课程除了知识传授以外,更重视检索意识的建立、检索工具的使用以及信息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与实践性。教学侧重点不是“是什么”,而以“你怎么知道是什么”为目的。

对于员工对该课程的相关知识储备,我们做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员工对于百度、必应等通用检索工具比较熟悉,但在专业数据库使用、“布尔逻辑”“位置限制”等检索方法方面,大部分同学缺乏相关知识,没有员工撰写过学术论文。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员工对于掌握该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有较高期待,也希望能得到满意的分数。但该课程需要加强实际操作训练,线上教学如何进行实操训练,有些同学家乡僻远,没有WIFI,需要花钱购买流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疫情之下线上课程教学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各种情况的分析,本课程采取课前预热、当堂练习、合作学习、主动分享、教师点评等多元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学习、组内成绩共享等课堂管理办法,实施“员工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而这种教学模式,正好契合了当今人们十分推崇的“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在员工知识预习、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把部分课时交给员工,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教学过程及学习情况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两部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线上课程选用“中国大学MOOC(慕课)”资源,主要完成“文献检索”内容的学习。线下教学利用两个平台:(1)“慕课堂”,签到、分发课堂练习;(2)“腾讯QQ”直播讲授,主要完成慕课知识点补充、“学术论文写作”的讲授。

《信息检索》异步SPOC课程教学管理界面

1.引导性预热:视频观看与课本预习

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线下教学,三节连堂的网络直播不仅会增加教学压力,也难以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员工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从而降低听课效率。因此,本课程的“文献检索”部分,安排员工使用在线视频资源和电子课本进行自学,慕课资源选用了武汉大学信管学院黄如花教授国家精品课程《信息检索》,制定异步SPOC课程,结合教学内容及进度每周发布,课程时长普遍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员工可自由安排时间,通过电脑PC端或者手机移动端观看教学视频,并自行完成课后习题。由于这是一门面向公众开放的通识课程,内容较浅,为进一步提高员工在科研层面的信息检索能力,另外安排员工配套学习王立诚主编的教材《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东南大学出版社)。结合课本和教学视频,员工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每周发布的检索主题,并分组展示,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员工搜集信息的水平,锻炼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

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信息检索》教学视频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电子课本

2.竞争性展示:检索主题的解析与PPT制作

以教材《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为依据,大体划分了“字词、文句”“历史年代、历史事件”“古代典章制度、法律法规”“图书文献”“期刊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产品样本”等19个检索主题,助教围绕检索主题设计具体的检索问题,题目以提升员工的文献检索能力为导向,兼顾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主要围绕“编辑”“出版”展开。同时,由于授课对象是新闻传播类的员工,故特别围绕“疫情”“口罩”“野生动物”“慈善机构”“社会舆情”等社会热点词展开,引导员工关注时事,培养新闻敏感度。

小组接到检索任务后,组内成员自行协调、分配,依次进行如下工作:分析检索问题、选择检索资源库、确定检索方法、选择检索标识、构造检索式、制作PPT。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使同学们弄清某类问题的检索资源及方法。最后由组内推举一位同学,用腾讯QQ的“屏幕分享”讲解展示,老师、同学围绕检索问题向展示小组提问并讨论,最后由老师点评。每周安排两组同学完成4-5个检索主题的讲解与讨论。

部分小组检索PPT

3.互动性教学:课堂讨论与课下答疑

每个小组的主讲人实质上充当了“教师”角色,需要对检索主题进行细致地讲解,讲解完成后,其它小组同学提问,该组员工作答,老师也会针对相关问题发问。每当出现问题“卡壳”或提问“冷场”时,教师及时跟进点拨、追问,以推动课堂互动性讨论能够继续进行。陈述、提问、答辩结束后,教师依据该组成员文献检索完成度、PPT制作、口头表达几方面作出点评和打分,并对相关主题的检索资源及方法作进一步的总结。

除了直播课堂的在线讨论,慕课视频也设置了“老师课堂交流区”。课程第二周的讨论主题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检索提高生活质量”,针对该问题同学们自由踊跃地发言,分享了很多实用的检索经验,介绍了诸如“百度”“爱彼迎”“榛果民宿”“小红书”“携程”“春秋航空”等APP的使用体验。同学之间也可以阅览、点赞、评论,实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目的。

此外,同学们在课下学习的过程遇到的相关问题,诸如对检索题目的疑惑、检索材料的获取、检索答案的核查等,均由助教一一回答。

347DF

36F54

397EA

45A9A

在线讨论与课后答疑

三、学习效果及成绩评定

1.学习效果的量化统计与可视化呈现

可视化教学是在线教学的一大优势,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员工的学习效果进行可视化呈现。教学可视化的本质是教学的数据化/量化。中国大学MOOC平台提供了这样的功能。在课程管理后台,系统提供了查看课程数据、员工成绩管理、课程数据统计、学习数据统计等功能。借此功能,教师可以实时跟踪员工的听课进度,及时提醒或敦促进度落后的同学,或者对在线考试不理想的同学进行适当的补考安排,实现精准教学,原则上不落下一个同学。此外,中国大学MOOC平台提供的“慕课堂”工具也是辅助教学的得力帮手,依然可以实现学习数据汇总的功能,比如慕课堂可以及时统计当堂测试的结果,教师可以通过答题的正确率高低,判断员工的学习效果,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还可以根据答题情况适时调整课堂练习的难度。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功能丰富了教学管理手段,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堂活动参与情况统计

课程考核通过情况统计

2.成绩评定的共享性与差异化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总成绩,按照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的比例分配。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线上测验及考试、线下慕课堂练习、检索内容小组分享。前两项共计进行了9次练习、7次测验、2次作业、1次考试,以客观题为主,全面考察员工对知识点、的掌握。

线上测试、考试情况

线下慕课堂练习情况

平时成绩中的“检索内容小组分享”,我们把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作业成绩,作为小组成员的共同得分。这种“共享性成绩评定”的办法,意在养成员工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也能调动个体学习的自觉性。与此同时,教师尊重组内工作任务的分配协调,视个人贡献度的大小分配加权比例,并作为加分依据,以充分调动个体员工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期末成绩的考核形式为“学年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每位同学需要与导师商讨学年论文的选题方向,结合课程前期学习的文献检索知识,以及教师在线讲授的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独立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和答辩工作。这一部分更侧重考察员工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所获成绩不参与共享。

四、教学体会

本学期的线上教学虽然仓促上阵,但经过学习与实践,基本上做到了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在遵循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和技术,翻转课堂加上多元教学策略,这是一次特殊时期下的有益尝试,为今后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引发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慕课并不是新生事物,但由于其前期制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许多教师视为畏途,因此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并无强烈意愿涉及慕课相关工作。这次疫情促使大家采用线上资源,也让老师们有机会认识到慕课教学的优势:1.知识传授的有效性。知识点分拆,小视频配合,重点突出,讲解到位,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传授。避免了线下课堂教学的随意性。2.超越时空的共享性。慕课资源的学习,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能够随时观看,反复观看。避免了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因照顾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重复讲解知识点的状况。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针对性。后台学情数据分析可以提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帮助有困难的员工改善学习方法,从而跟上教学进度。

慕课当然也有劣势,比如:单向传播缺乏传统课堂真实亲切、及时互动的氛围;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并不完全适合学习方法的训练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慕课的这些不足需要线下课堂的有益补充,因此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未来教学的主要方向,青年教师对此趋势不可不察。

版权所有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