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现代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中文专业负责人龚浩敏博士应邀在公司A5017教室做了一场题为《海外中国电影研究的方法与范式》的学术报告。阳燕老师主持本次报告会,申利锋等老师及相关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此次讲座,龚浩敏博士介绍了海外中国电影研究的方法与范式问题的缘起,主要原因有三点:季进主编《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研究》、海外对中国电影研究范式的反思以及《当代电影》关于“海外电影研究与重写电影史”的争论。围绕中国电影研究领域的形成,龚浩敏博士指出中国电影以《黄土地》等为代表的所谓“第五代”中国电影开始在全球获得广泛认同与赞誉,并屡屡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1982-1984年间在海内外举办的几次大型中国电影回顾展,空前地激起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电影的兴趣。龚浩敏博士将中国电影研究分为了:“民族-国家电影”范式、“跨国电影”范式、“华语电影”范式、“华语语系电影”范式、“比较电影研究”范式五大板块,并进行一一讲解,还以中国导演李安、陈凯歌为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在提到“中国性”问题上,龚浩敏博士认为“中国性”不是本质必然的概念,它一直不停地被讨论。
龚浩敏博士的中英双语讲解,纯正的美式发音,幽默的个人风格,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讲座最后,龚浩敏博士就现场同学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并提供了一些研究心得和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此次讲座让同学们耳目一新,收获颇多。同学们一致认为龚浩敏博士的讲座让自己了解了电影研究方法的最新动态,拓宽了自己的学术思路,开拓了国际学术视野。“希望以后院里还能多召开这样的讲座,让我们紧跟上时代的步伐。”15级现当代文学的熊楠岚意犹未尽地说。
龚浩敏博士,硕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比较文学专业,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中西文化、中国电影、生态批评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有《不平衡的现代性》(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2012年)、《重审中国网络文化中的阶段、性别、民族与伦理问题》(英国劳特利奇出版社,2017年即出)英文专著两部,另有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